黑龙江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巍山彝族是一个古老土著民族。巍山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曾创立风靡一时的南诏辉煌历史,也从南诏以来留下许许多多深邃的彝族历史传统文化,彝族民歌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人善于乐观,富于浪漫,生活极具诗情画意。

  

话说巍山彝族小调之“采花调”。

“采花调”流行于全县广大彝族地区,县城城郊也有广泛流传。自古以来,人们素有爱花、赏花、唱花之美愿,多少人情注花心,醉在花心,为花而歌,为花而赞,为花而泣,为花而逝。

然而,美丽的花朵是女人的代名词。过去时候,家里生下个千金女儿,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给女儿取个花花乳名,于是将正月生女儿叫春花、二月生女儿叫杏花、三月生女儿叫桃花等。有人将一年十二个月的花季写成诗篇,当歌而赋。“正月梅花迎雪开,二月杏花放异彩。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仙子来。七月凤仙绽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芙蓉池中赛。冬月水仙凌波笑,腊月寒梅报春来”。这是一首不成曲调的诗篇,而真正的“采花调”加上曲谱,将诗歌放唱,在民间流传较多。彝族“采花调”从正月唱到腊月,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情感表现。

我喜欢唱民歌,善于收集民歌。我们在南诏镇采花村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时,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一位名叫“春花”的老大娘讲述她唱“采花调”的情感。她说,她自小在采花村长大,跟着奶奶和妈妈学唱采花调,不学还不行。从前,采花村房后有大量的金雀花,房前屋后有很多菊花,房后不远的大小寺开满了山茶花。老人们爱采花,也最爱唱“采花调”。村里面的女人一生下来,父母就爱取她个“花”字乳名,什么桃花、菊花、桂花、水仙花之类。长大了,许多“阿花娘”已经嫁人,也留下一些“花姑妈”招家在村上,一旦过年初二、三,出嫁的“阿花娘”她们回到村上,大家就聚在一起,总把自己的大姑娘、小姑娘拉拢来,唱那“采花调”,唱个开心。“采花”成了顺嘴的口语,“采花调”成了揣在怀里的播放机,“采花村”成了远近有名的“花姑娘”。她说,采花村祖上也是彝族人,被县城汉族逐渐同化成为不讲彝语的彝汉村子。无论各人认什么民族,我们都爱唱“采花调”。我请老大娘开腔唱调,开始她拘着不唱,后来她唱了几句又记不全歌词,只得摇摇头、挥挥手说不唱了,我也无法把它完全记下。

或许“采花调”也有多个版本。收录入《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里的采花调,是巍宝山乡建设村委会三古盘村的几个老大娘唱录给我们的。老大娘们说,据爷奶一辈讲述,繁花似锦的好花美景都往往出自广袤山区,“采花调”也是源自山区彝族村寨,到了最近几代人,“采花调”才慢慢落下巍山坝子来,她们成了爱唱“采花调”、会唱“采花调”的当代传唱人。我请她们唱标准的“采花调”,几个老大娘高高兴兴,无拘无束,开口便唱,还比划一些动作,唱得甚是开心。我们把它完整记录下来。

“采花调”为七字两句式,一个月唱一个句子,每唱两个月为一段,加唱“小情哥”、”啊依哟“、“情甘哥”等衬腔衬词,每个句子重复唱最后三个字。具体唱法如是:“正月采花无花采,小情哥!无花采,小情哥!二月采花(么)啊依哟,花正开(呢)情甘哥!花正开(呢)情甘哥!”。彝族“采花调”情深意浓,真真切切。

《巍山彝族民歌》第二集里,“采花调”去掉衬腔衬词,正调歌词这样唱道:

正月采花无花采,二月采花花正开。

三月樱桃红似火,四月粉团四季开。

五月莲角飘水面,六月金凤顺墙开。

七月石榴个个红,八月风摆桂花开。

九月菊花满坡头,十月山茶满岭开。

冬月采花无花采,春风摆动腊梅开。

又遇腊梅开得早,收拾行装等春来。

唱完“采花调”,我觉得听起来与采花村老大娘唱的腔调不完全一样。于是一位老大娘解释说,巍山彝族人唱的“采花调”与汉族地区唱的“采花调”确实是大同小异,不拘一格,她们所唱的是流行于巍宝山乡广大山区原汁原味的彝族“采花调”。说到这是原汁原味的彝族采花调,仿佛给“采花调”打上了彝族标记,因此我们收录入彝族民歌碟才是恰如其分。一位老大爷在旁边插话,而且话中有话,语味深长。他说,因为爱花的人不止一个两个,采花的人也不止一村两村,提笔写花与编曲唱花的名流也不知有多少,有差异才有鉴别。是的,小小一个《巍山彝族民歌》集,我们也无法把它全部囊括进去,仅取代表性而已。

听起来“采花调”真的讨人喜欢。或许因为世界上最美的物景莫过于花,景因有花而美,人因花色而丽。在绿色美景里开上一朵花,人们就会感觉绚丽;人们走路看到路边的花朵,总会顺手摘上一朵捏在手里,贴鼻闻闻花香;女人喜欢把鲜花插在发辫上装饰,把牡丹樱花绣在衣裳胸口,装点自己;有栽花条件的宽敞居家,都喜欢栽花养鸟,把花栽在院子里,插在花瓶里,沾沾喜气;年轻男女谈情说爱要给对方送一束花,以表赞美之心;人们看望病人也用送花来安抚,祝愿病人艳如花朵常开不谢;会堂喜欢装点得花团锦簇,开业喜欢摆设花篮等等,这都是人们对花的喜爱与崇拜,充分表明人类喜欢花花鸟鸟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伸手采花、开口唱花也是情有可原。

其实,女人如花都是为男人而开的,女性是活在男人眼中的花。缤纷的色彩,迷人的香味,瞬间的美丽,永恒的感情。女人如花,当然爱花,所以“采花调”就被女人把着唱,成了永不枯萎的绚丽花朵。

本期巍山潮目录

胡家义:牛街,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散文)

杨秋明:杨秋明摄(摄影)

赵一凡:落红(摄影)

柳文伟:酒香(摄影)

杨红英:围观(摄影)

张树禄:开心时刻(摄影)

柳文庆:聚焦(摄影)

陆向荣:体验(摄影)

近期回顾(点击阅读):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30)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9)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8)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7)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5)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5)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4)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3)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2)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1)

阿有高专栏:解读巍山彝族民歌(20)

责任编辑:陆向荣

巍山潮 文化周刊

挖掘南诏历史文化资源 培养巍山本土作家方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cf/1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