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简介

“惟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花与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与花相关的文学作品蕴藏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中国的花文化实是中国古人的心灵慰藉与精神寄托。他们兴之所至,接花为客,拜花为友,尊花为师,惜花如佳人,像为人过生日一样给百花庆祝生日,即为花朝节。

花朝节广泛地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再恰当不过。

花朝习俗

自晚唐至今,花朝节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直至被人遗忘,又于当代复兴的过程。它由游春赏花衍生出斗草、扑蝶、宴饮、赋文、祭神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美好、雅致、和谐等特质。

踏春游赏是花朝节最原始最基本的风俗,值花朝之日,“争先出郊,谓之探春。画舫轻舟,栉比鳞集”(见万历七年刊《杭州府志》),如王逢诗“谷雨亲蚕近,花朝拾翠莲”一句,就是反映踏春游赏的风俗。方回《二月十五晚吴江二亲携酒》:“今日山城好事新,客来夸说齿生津。喜晴郊外多游女,归暮溪边尽醉人。鲜笋紫泥开玉版,嘉鱼碧柳贯金鳞。一壶就请衰翁饮,亦与花朝报答春。”也是描写花朝日人们出外游玩宴饮的情形。士庶之家,置备酒肴,合家饮宴。或宴于郊野花圃之中,或宴于家园栽花之处,称为花朝宴。

中国的节日文化往往与饮食文化相结合,重大节日都有美食相伴,花朝节的美食自然与花相关,其中就有由花制成的百花糕。依据《山堂肆考》所言,花朝节时武则天都会制花糕来犒赏群臣:“唐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从臣。”花糕因其兼具花瓣与谷物的香气,受到人们的喜欢,持续流传至宋元两代,成为花朝节俗之一。

元代以后,花朝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对花神的奉祀庆典逐渐兴起。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讲的正是百花盛开为花神祝寿的景象。据载,湖南攸县城郊自明代开始就有花农,每逢花朝节,花农立牌位,上书“唐朝敕封旺花尊神”。入夜,人们开始祭花神,焚香秉烛,礼拜祷祝,祈求花神保佑花木茂盛,花开艳丽。

十二花神

将古典与现代交融,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在3月27日(农历二月廿五)花朝节当日,北京大学传统服饰交流协会与影协为花朝节十二花神拍摄了拟人化照片,附于推文,以飨读者。

一月·梅花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二月·杏花

“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

——范成大《云露堂前杏花》

杏的谐音是“幸”,象征着幸福、美满。杏花开放初期呈红色,像是少女的慕情、娇羞、疑惑,后期逐渐变为白色,又别具有一番韵味。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三月·桃花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桃花开发时颜色亮丽,花瓣舒展,充满无限的生命力,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祝愿,《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四月·牡丹花

“嫣然国色眼中来,红玉分明簇一堆。”

——吴宽《牡丹》

牡丹花自带一种雍容端庄的气质,被誉为“百花之王”。它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期盼。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五月·石榴花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咏石榴花》

石榴花颜色火红鲜艳,暗喻女性的美丽,象征着女子对爱情的强烈追求与对爱情的向往,同时代表着对美满婚姻的祝愿。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六月·荷花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荷花开花时亭亭玉立,摇曳在水中央,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历来是中国文人表达高洁自守、坚贞不渝之情的吟咏对象。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七月·玉簪花

“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

——王安石《玉簪》

玉簪花的花色为纯白色,干净而纯粹;开放时很像是女子的发簪,故得名。玉簪花娴静而优雅,有清新脱俗、宁静自然的美感,给人岁月静好的感觉。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八月·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

桂花的桂与“贵”同音,寓意着崇高。它也是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桂花开花时浓香致远,其香气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清可荡涤,浓可致远,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称。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九月·菊花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菊花在秋风中盛开,经历风霜而不屈,象征了正直、高洁的品格,屈原《离骚》有“西餐秋菊之落英”。白居易《咏菊》有“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都是以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而自陶渊明的吟咏后,菊又常被后世用作表达归隐生活的悠然。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十月·芙蓉花

“红芳晓露浓,绿树秋风冷。

共喜巧回春,不妨闲弄影。”

——欧阳修《芙蓉花二首(其二)》

芙蓉花株型秀美,花朵颜色淡雅,有着纯洁、纯真的寓意,代表着高尚、高洁的品质。古代文人间经常用芙蓉为题材相唱和,民间也常用刺绣芙蓉图案作为装饰,还有用芙蓉作为礼品馈赠他人的习俗。

十一月·山茶花

“翠翼高攒叶,朱缨澹拂花。

来从山堑侧,开称画檐牙。”

——张镃《山茶花》

山茶花开花于冬春之际,花姿丰盈,端庄高雅,既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风骨,又有“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凌牡丹之鲜艳。

十二月·水仙花

“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朱熹《赋水仙花》

水仙花通常是在精致的浅盆中栽培,然而,它对环境的要求却也简单,适当的阳光和温度,只凭一勺清水,几粒石子也就能生根发芽。寒冬时节,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却叶花俱在,仪态超俗,故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为水仙花题诗作画,留下了不少优美的篇章。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结语

好花不与殢香人

浪粼粼

恐春风归去绿成阴

春日有花相伴,实为人生一大幸事

愿君珍重春日,莫负春光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xw/1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