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女,71岁。.06.06首诊

主诉:心慌、憋喘3月,汗出2月。

现病史:患者3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心慌、憋喘,活动后加重,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心G后心gn不全”,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冠脉造影未发现明显大血管狭窄(具体不详),住院半月后出院。出院后仍心慌,活动后憋喘、乏力,运动耐量明显降低,2月前开始出现汗出,活动及睡眠后后背及颈项部汗出明显,于当地采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一般。刻诊:乏力,心慌,气短,头晕,畏寒,活动后感胸闷、汗出明显,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胸痛,眠差,饮食可,二便调。

既往史:房颤、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均10余年。

辅助检查:BNP:+肌钙蛋白略高。(.06.03具体数值未记录。)

舌脉:神志清,言语清晰,面色黄白,口唇紫暗,舌质淡,苔水滑。脉略。

辨治思路:乏力、汗出为心气不足,气血不充,营卫失和,心阴外泄;心慌、气短、畏寒为心阳不振,寒饮僭越,凌心射肺。(1)脏腑辩证:心阳不振水饮凌心;(2)六经辨证:太阴少阴证兼水饮。治则:温阳化饮益气养心,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苓桂术甘汤+甘麦大枣汤+生脉散。

处方:

一诊(.06.06)

浮小麦40炙甘草15茯苓30桂枝15

黄芪15天麻12白芍15麦冬12

五味子9白术15人参10清半夏12

陈皮12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二次温服。

二诊:患者诉治疗三个月,此次服药最为舒服,服药后感周身轻松,精神较前好转,上楼梯三层不觉胸闷、乏力,仍感入睡困难,汗出明显。心阳易复,心液难补。上方加山萸肉15克、刺五加18克、生麦芽30克。继服7剂。

三诊:面色较前荣润光泽,小便增多,下肢水肿逐渐消失,活动后偶感心慌,汗出已不明显。仍入睡困难。子女考虑近期接其外地休养,暂停中药汤剂,改水丸,选香砂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炙甘草汤+酸枣仁汤合方化裁,水泛为丸,早晚各6克服用。两月后复查BNP、心g两项、血生化、心脏彩超,携报告单复诊。

诊后思考:患者六经辨证为太阴少阴证兼水饮,考虑附子汤或真武汤更为适宜,因对当地附子质量不了解,未敢应用。曲线救G,只能表里同治,经方时方合用,也取得较好效果。现代医学角度,患者心gn不全诊断明确,心g诊断存疑。是心G后心s还是心s后的心肌损害无法判断。需进一步明显原因。

.06.30山东济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cf/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