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13605.html

孙毅

字子恒,号瑾瑜堂主人,八零后。

从事文史研究与文艺批评。

著有文艺随笔集《饾饤集》,至今已在全国各类报刊及新媒体发文百余篇,累计四十多万字。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杨克炎先生印象

孙毅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此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以喻汉景帝之子刘德勤学不倦,孜矻以求。而在我眼中,杨克炎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我与杨克炎先生于二〇一二年相识,其时,他在市文联诗词楹联家协会,负责主持日常工作。我那时家中有一本《西游记诗词注析》,克炎先生是编著者,其中,有一句“月满金华是伐毛”,我不知“伐毛”是何意,于是翻检辞书,却遍寻无着,恰好,今日遇到该书编著者杨克炎先生,一吐为快,先生告诉我,这是佛家得道语,伐毛与洗髓并称,有脱胎换骨之意。我恍然大悟!

杨克炎先生

此后,随着交往的增多和了解的加深,我对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那时,我经常去市文联十一层诗词楹联家协会办公室向先生请益,每次都约好上午九点左右,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从未失约,确实令人敬佩。先生是当代文史大家、书画家钵水翁苏渊雷先生的弟子,学有渊源,传承有自,于文史之学尤精。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美化。记得先生给我讲过一个宋代诗人林景熙,是苏渊雷先生的同乡,先生一再告我,仅是同乡而已,不要夸大,要实事求是。今人多喜攀附,如与古代名人联络有亲,必百倍渲染,不顾事实。我知道先生的意思,只是记住,林景熙是苏渊雷先生的同乡。

还有一次,我读《史记·陈涉世家》,其中有云,伙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我不解“伙颐”为何意,先生告我,此有可能为“伙计”之音转。查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服虔云:‘楚人谓多为伙。’按:又言‘颐’者,助声之辞也。”

我好文史,亦喜写作,先生告我,搞文史研究,一定要有第一手材料,这有助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先生作文,皆以实事求是为行文准则,因而可信度较高。我深知实事求是是一位学者最可宝贵的学术品格,也希望能够向先生学习,做一个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人。

杨克炎先生手书朱熹名句

二〇一二年,先生七十寿诞,我应邀参加,参会者皆为先生亲友,多有文艺界人士,气氛热烈。先生好友老书家王文斌先生当众赠祝寿书作一幅,王文斌与先生当年同受业于碑派书法家刘忠先生,王文斌后来曾作《观克炎兄发来刘忠恩师临碑感赋》一诗云:“尊汉崇魏不卑唐,拙朴平和自端庄。入室弟子今何在?龙江健在仅杨王。”

生日当天,克炎先生以《古稀翁——杨克炎作品选》一书分赠亲友,承蒙先生馈赠,翻阅此书,先生书画、诗词联、文章赫然在目,或吟咏纪游,或理论研究,诸体兼备,珠玑生辉,令人如入宝山,绚烂夺目。先生在其《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一文中有云:“坦然平和面对一切,借助创作寄托思绪情怀,何必计较雅与俗,名和利,一切顺其自然。”这真是克炎先生的本色当行!

《文心雕龙》有云:“百影徂尔,千载心在。”屈原有云:“折芳馨兮遗所留。”浮华世界,百年之后,我们能够给后人留下什么呢?我想,只有崇高的人格和仁者的精神才是永恒的。

END

编辑/啸风堂

与古为徒

探求艺术之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yy/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