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卷上·二冬/(一)

韵文: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洗雨,嵯峨十二危峰。

一,读文先知韵

此段韵文所押之韵排列《声律启蒙》书中韵部的第二,属“平水韵”上平声“二冬”韵。韵脚字有:冬,钟,松,龙,蛩,蜂,雍,峰。看着这个“二冬”韵,大家是否会提问?现代拼音结构“一东”韵与“二冬”韵,韵母均是ong,普通话读无任何区别,为何“平水韵”要分

大家要知道,古人耳朵听力非同寻常,在他们世界里“东”是代表春分来临,平分昼夜,日暖融融,一年耕种开始时分。八卦学术里它代表着“震木”有春雷唤醒大地,春雨淅沥,万物苏醒,世界存一片欣欣向荣之气象,是融通长兴的意象体,存大雅春荣之气,所以发音时需唱韵长通,混洪。

而“立冬”八卦里它属于“乾”卦,是划分冬天来临的节气,定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而“冬至”属于“坎卦”,是古人眼里一年的首尾相接,代表是阳气衰减阴气盛长,寒气渗透,生气蔽蓄,万物修养收藏的时刻。“冬”其蕴含也有“终”的意义,也可说成“冬藏”,发音时它是自带一种止意的“滞阻”穿鼻韵。似物体落入封闭可回环的混响空间,突发闷响立即终止的情景。

本文韵脚字冬,钟,松,龙,蛩,蜂,雍,峰,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里都可折射出代表着“终止”这个“滞阻”音的意向影子,但它又属于厚重的,需用穿鼻音来填补“存候”地沉着,冷静之意义。古人用撮口呼来表示这个“冬”韵的发音规则,其实就是说这里的冬dong,其拼音结构ong韵里的字腹o这个元音是发短音,虽然它是开口音节,与东“ong”的区别是嘴唇向前微收拢,保持鸽子蛋大小,但不能延长,发出准确的声音后就需将后鼻音ng跟上去。

按国际音标来说:

东dong=d声母+韵母(o字腹+ng字尾),其中字腹o音标归为长元音,其发音要诀:双唇界于开闭、圆唇之间,牙床半开渐至全开,舌尖卷上再过渡为卷后发出长而贯通的喔。在处理此韵部少数eng变音字情况时,其字腹发音要决:舌上抬,唇成自然状态,口半开半闭,发“厄”之长音。

冬dong=d声母+韵母(o字腹+ng字尾),其中字腹o音标归为短元音。发音要诀:双唇稍微向外突出圆形,舌后升起,舌尖不触下齿,发“喔”音。在处理此韵部少数eng变音字情况时,其字腹发音要决:舌上抬,唇成自然状态,口半开半闭,发“厄”之短音。

其发音要决也可参照《声律启蒙》一东·(三)首篇,这里不作进一步阐述,要求字腹发音时是短音,是穿鼻韵。

再次提醒:韵部在唐朝中古时期就明确规定:近体诗中律诗与绝句必须押同一韵部的韵,一韵到底,不许临韵,更不能换韵,韵错诗文错。这个要求一直以来流传至今,古今人均须遵守。

二、对仗的基础知识

上一节课我们说到了对仗分类需要明确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其中特别讲解的是语素与词素的共同点与不同处。现在我们来说说词的辨别分类。

汉语的语法基本结构由:语素(词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构成。

语素于词素两个基本的语言单位。均是汉语语言学中词下面一级语言单位素语。作为独立语法存在成为“语素”;作为构词法成分存在为“词素”。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预备单位。

词分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拥有实际意义,可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可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则相反,仅有协同作用,没实际意义,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个别词除外),虚词:有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象声词。下面我们逐一对其各类概念简单说明。

(一)实词类:

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如:花,草,观点,音乐。

动词:表人与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如:抱,跑,思念,微笑。动词又根据其词后面是否直接实词这个特点,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他动词):必须跟动作对象(接宾语)表达句意才完整。如:我有一本书(书是宾语)。

不及物动词(自动词):本生有独立完整的意义,可以不接宾语,如:雨下得很大,“得很大”属于副词不作宾语,所以“雨下”是完整意义的词,汉语表达应该是说“下雨”。接宾语时需插入介词做媒介,如:“沉了一艘船”这里“沉了”、作为动补形式的动词,就是不及物动词,汉语本生自然语序应该说:“一艘船沉了”。

形容词:表达人或者事物的性质或者状态。如:好、坏、英明,痛快。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概念是源于西方文化的注入,是汉语西化后产生的现代语言分词方法,在古时汉语的动词是不分及物与不及物的,如“天雨墙坏”,这里的雨就是名词作动词。而他动词与自动词这两个概念也是引用日本语言语法结构来定分类要素。中国语言是淬炼的精华,四字就可以组成成语,如“精忠报国”用现代文来讲清楚这故事的内容或许可达千字以上。

汉语言产生的本源是声音的表达与审美的自然结合,词汇源于单音节词,而后形成了多音节词,外来词的翻译成词更是如此。单纯词在动词中都属于不能独立表达词义的及物动词:如:看,仿,指,读等,而符合词基本都拥有表达与审美两种职能。如:“吃饭”,“写字”,“听歌”,其中“吃,写,听”均属动作表达,而“饭,字,歌”是补充说明其各自动作所处状态情况的,属于词中审美。这样的符合词常用并列与偏正的结构构建在词语中。如:风餐露宿(并列),茶饭不想(偏正)。

所见:复合词常以表达与审美为词源构建理论为基础,在组词的过程中呈现,并列,动补,动宾等其他构建关系;不及物动词往往兼有形容词或名词词性。

4.数词:表数目。含:确数:1,2,1/2。概述:几,一些,左右,以下序数:第一,二爸,星期一。

5.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常于数词结合合称数量词)如:一只(猫),三个(杯子)、走一趟,说一回。

6.代词:代替世间万物的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含:人称代词:你,我,他,你们,它们,我们等;指示代词:这、那、这里,哪里等;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多少等。

(二)虚词类:

1.副词:有修饰、限制动词与形容词的功能,如:特美。特是修饰形容词美的;但副词不能修饰、限制名词,如:鼻,不能说“很鼻,非常鼻,格外鼻。”

2.连词:起连接作用的词。如:和,跟,同,把等。一般用在名词,代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合起来在句子中起修饰,限制,补充的作用。连词与介词的区分点就是连词相连接的词前后顺序可以调换,介词不可以。

3.助词: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如:就是,地,得,了,着,吗,呢,嘛。

4.介词:前置词,位于名词与代词前面,与其构成词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去掉后原句意思改变。如:当,自从,就,由于等。例子:(当)红卫兵,“当”去掉了只剩红卫兵,其意义由一种动作情景变成了名词红卫兵;(自从)花儿走了,去掉(自从)就成了“花儿走了”的独立完整句子,而自从花儿走了也是描述事态情景状态的,两句话都改变了句子本生意义。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如:哎呀,啊,呸,哎哟等。

6.象声词: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如:淅沥沥,哗啦啦,扑咚,咕噜,哈哈,哐当等。

以上是现代汉语里的虚词要素,现在我们要说古汉语的虚词。

文言虚词有二十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然、矣。

可千万不能小瞧这二十个文言虚词,用中国图腾来形容每一字均属“龙”,变化多端。你无法去为任何一个字做一个固定全局的词性定义,它如“活性炭”一般有亲和力,逮谁是谁,靠近谁就成为谁!它们每一个词虽为单体结晶,却用“云朵”般的心思,穿插在在文言文中行云流水般呆着,个性即沉稳又活脱,可做边角料也可行泰山压顶之事,其语气环境里往往读感会让你觉得虚词反而更重于实词的存在。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演示一下:

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形成多种关系。

·表并列关系(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主语但互不影响)如: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表递进关系(后一成分在前一成分的基础上引申而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表承接关系(前后两个关系有时间或者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表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表示假设关系。如:锲而不舍,金石可缕。(《劝学》)

·表修饰关系。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表因果关系。如: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2.代词。一般作定语,表你的。也可做主语,表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助词。可表语气词也可表范围。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文中“而”为语气助词。

4.动词。同“如”译为好像,如同。如: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荆人夜涉》)

5.复音助词,当“罢了”。如:一人,一桌,一抚尺而已。(《口技》)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音乐索耳,在古文中运用文气吟诵一首文言文《陋室铭》,所有的快乐均在文词里踏浪而行。山川青翠,泉水叮咚,茅屋畦田,绕韵山河。平仄形成语言节奏,组词在这里就是眼前怡景,步道睡莲。仙人相伴,诸葛相欢,玄亭交友,德正雅集,远离纷绕,举书邀月,抚琴养心,实乃人间快事!每一样物体呈现出该有的雅静,欢腾,清新,让思想在书本里与自然交融,与大师们言欢,更让读与说在愉悦的自我感受间侃成千古文章。

中国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演绎里早就超越了这些词法的规则,金贵又平素,字源于说话,境出至雅心,影响恒远。

总结:表达是语言的最基本作用,审美是语言唯一的变化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yy/1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