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它各系统病变亦常发生呕吐,甚至造成失水、酸硷平衡失调等严重后果。及时治疗呕吐对于缩短病程恢复健康有一定作用。中医上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是指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图片来源:壹伴

引起呕吐的原因繁多,且呕吐在某些时候又是人体排出胃内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祖国医学认为,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六淫之邪、秽浊之气、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禀赋不足、脾胃素虚,或病后脾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等多种病变反应于胃腑,皆可发生呕吐。

中药里有不少单独运用即可起到止呕作用的药材,因为单味药止呕运用作用有限或是作用范围局限,日常生活中联用的较多。但是,无论是单味中药止呕还是联合运用止呕,其前提都需辩证使用,做到找准呕吐病因病机运用,定向打耙,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下面是常用止呕药对:

一、生姜+半夏

生姜辛温,温胃化痰,散寒止呕,有“呕家之圣药”的美称。半夏辛温而燥,祛痰散结,降逆止呕。

两药配伍使用,一升一降,降逆化饮,止呕之功加强,且生姜又能制半夏之毒性。

适用于痰湿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

二、干姜+黄连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温胃化饮。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长于清散中焦湿热火邪郁结。

两药配伍,辛开苦降,泄热除痞,寒热平调之功。

适用于寒热互结之呕吐。

三、半夏+黄连

半夏辛、苦温,性偏燥,降逆止呕。黄连苦寒,清胃热,止呕吐。

二药伍用,清热止呕降逆之功加强,

适用于胃热之呕吐。

四、干姜+高良姜

干姜辛热燥烈,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高良姜辛散温通,有和胃止呕之功。

两药相须为用,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之功倍增。

常用于寒邪客胃之呕吐。

五、丁香+柿蒂

丁香辛温,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柿蒂味苦涩,性平和,善降胃气,因寒因热都可用。

两药相配,丁香辛温,柿蒂苦涩,有寒热兼济之妙,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之功益强。

适宜于胃中有寒,胃气上逆之呕吐。

六、半夏+党参

半夏辛温,降逆止呕。党参甘平,补脾养胃益气。

二者相配,可使党参的补益作用和半夏的止呕作机地结合起来,有益气止呕之功效。

适宜于胃气虚所致呕吐。

七、砂仁+干姜

砂仁辛温,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干姜辛热,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二者相须为用,温中散寒之功得以加强。

适宜于脾胃虚寒所致呕吐。

八、黄连+吴茱黄

黄连苦寒,既可清肝火,又可清胃火,肝胃兼清。吴茱英,辛开温通,开郁散结,下气降逆止呕。

两药相伍,吴茱英既助黄连和胃降逆,又能制约黄连之苦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两者寒热并用,肝胃同治,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适用于肝经火旺,横逆犯胃所致呕吐。

九、藿香+半夏

藿香辛温,化湿和胃止呕。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两药伍用,具有化湿止呕之功。

适用于湿浊中阻所致的呕吐及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呕吐等症。

十、生姜+竹茹

生姜辛温,降逆止呕,止呕吐。竹茹甘寒,善清胃热,止呕吐。

两药相伍,寒热兼济,善治寒热交结,胃气上逆之呕吐。

十一、橘皮+竹茹

橘皮辛苦性温,健脾行气和胃以止呕。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

两药相伍,一温一寒,具有降逆止呕,清热安胃之功。

用于胃虚有热,气逆于上之呕吐。

十二、旋覆花+代赭石

旋覆花辛苦性温,下气化痰降逆止呕。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

两药为伍,降肺胃,镇肝逆,下气消痰。

用于痰浊中阻之呕吐。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图片来源:品牌方提供

亲,中国药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xz/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