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花都从这里开始

三华村湖光景色

三华村,都市里的村庄,四周被高楼包围,没有农田没有耕地,是城市一块“夹缝地”。所幸,三华村保留了多口水塘,把各村社分隔开来,新村易地而建,较少出现“一线天”、“握手楼”和“贴面楼”等城市化产物,但管线杂乱、排水排污不畅、垃圾成灾、街巷狭窄拥挤等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然而,这里过去曾是河涌水网交错、湖泊沼泽连片、村庄错落有致、古榕华盖撑天的岭南水乡呢!我们根据村中老人回忆以及族谱方志的记载,去探寻三华水乡的文化踪迹。

“蟹形”布局

三华立村之时,徐氏族人将村落设计为“蟹形”格局,以中华里为“蟹身”,元华里与西华里则为“蟹钳”,认为蟹以水草为居,与水乡环境相协调,能够庇佑徐氏子孙延绵,家族兴旺。

徐氏大宗祠(村民称之为“大祠堂”)前有两口水井,即是“蟹眼”,是村子的灵魂之处。据说,大祀堂前面遥对着土名为“门口塱”的一座官墓,墓名“蛤乸浮头”,影响村子的风水,造成人丁单薄,于是村民便在大祠堂前面挖了两口水井,一来给三华这只巨蟹添上两只眼睛,增强村子风水的灵动气场,二来蟹目可以照射住官墓,阻挡煞气。同时,在大祠堂前立了三门大炮,每年大年初一响炮九响,镇压官墓的阴气。

由于三华村的地势低洼,每逢大水一到,村西的沙海水位高涨,村子便被包围在一片汪洋之中,犹如一只巨蟹浮游于水。村民回忆说,民国4年()的夏天,淫雨成灾,西江北江水位暴涨,清远石角堤崩决,巴江河、流溪河泛滥,两河流域两岸尽成泽国,人畜伤亡甚多,塌房数以万计,早造水稻失收,祸害严重,史称“乙卯大水”。当时三华村水浸高达4米,村民纷纷爬上屋顶,八角庙、镇蟹塔等建筑被这场大水冲毁。

高坣治水

三华村西有两条河流,一为沙海,即现在的天马河,水面比三华村面还要高;一为泥河,位于现国道的位置,与沙海并列南流,最后注入巴江。村东也有一河,从大华一直向南流向三华,在贴近村子的时候突然改道,向西蜿蜒,在中华里的北面经过,然后并入泥河。

控制住沙海与泥河两道水,基本能够有效防治水患。村民在清光绪二十一年(),在沙海与泥河间修筑了一条名为“高坣”的堤坝作拦护。高坣南起大陵村北至乐同村,上面种满小山丘状的荔枝数,每到六月蝉鸣荔熟时,满树流丹,一河倒影,蔚为壮观,可惜荔枝基在近几年大修绿道时毁了。同时,村里还修筑了两个水闸,一个在泥河流经农新桥的前面,水涨全开,水退半关;一个在今水仙古庙前的内河内,水退则开,水涨则关,确保村庄不受水淹。

沙海荔枝坣(毕应胜摄)

还有,村民充分利用村前“门口塱”和村后“后底塱”储水和泄洪。过去,村前村后都是大片的沼泽地,分别名为“门口塱”(或称“塱堆林”)和“后底塱”(或称“后底林”),有大面积的低洼地,旱天能储水抗旱,雨天能排涝泻水。沼泽地一直延绵到现在的铁路东土名为“白沙田”一带,以前很多野鸭、水鸡、白鹭、鹌鹑等,只能种晚造禾。村后沼泽地的河坣种满了水翁树,一到夏天,村里小孩爬上树摘水翁花,晒干煲水,能清热解毒,祛暑生津,消滞利湿,村民常用于产后风。现在,这两个“塱地”只能出现在村民记忆中了。

庙祀水仙

过去,三华共有三座庙宇,分别为水仙庙、娘妈庙和八角庙,奉祀御史大王、妈祖、洪圣与北帝四位水神,后由于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现仅存水仙庙。关于水仙庙,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般的传说故事:

娘妈桥(毕应胜摄)

相传,古时这里的村民素有罾春水鱼的习俗,一个和暖的春日,大华村一个叫徐镇的村民从大早到下午,大半天一条小鱼都没罾到,心中非常纳闷,本想收罾,但心有不忿,于是趁着夜幕来临下最后一罾。这次起罾,手感与之前的完全不同,鱼罾好沉啊,村民心想,这一罾可能是大鱼了。鱼罾露出水面,并没有什么大鱼,而是一个木箱。出于好奇,村民打开木箱,依稀看见箱内装着一个灵牌,上面写着:何绍基御史之灵位。箱内装着一盒茶树种籽。村民见状,想起村中相传关于自己太公与番禺沙湾何御史交情甚笃、曾有生死之约的传说,原来这个木箱竟载着何御史的英灵,随着沙海逆流而上,践约而来。于是,村中父老便商量集资,在村头建起这座水仙古庙予以祀奉,香火甚盛。

村民把何御史的生辰九月初九定为御史大王诞日,举办游灯、做大戏等酬神活动。村民把茶籽种在土名“白沙田”之东的高地中,后形成一片茶园,就是现在公益村茶园自然村,所产茶叶清香回甘,口感甚佳,名为“水仙茶”。

桥锁蛟龙

在水仙古庙前面流淌着一条蜿蜒的小河,从大华村一直向南流向本村,快到中华里时突然向西拐弯,环抱着中华里汇入西面的泥河,像一条玉带缠绕着村子。在水仙庙对着的河段上,有一座三孔石梁平桥,长约18米,河中两桥墩为红砂岩砌筑,两侧砌成分水尖,并不起眼,却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锁龙桥”,又称“镇龙桥”,据说这是村里的风水桥。

锁龙桥

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给予了人生存、生息、生养的环境,但发怒时也会掠夺人的姓名。民间认为,造成水患是蛟龙的所为。传说中,龙与蛟是不同的,龙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代表着神圣皇权,统治四海之力;而蛟被称之为“恶蛟”,贪玩成性,兴风作浪,常从波涛中窜出,龙头在云雾里,尾巴在水中搅动,把江河的水卷到天上去,称之为“龙搅水”,导致船沉桅倾,泽野千里。蛟龙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渡劫后可化为龙。每逢端午,村民便把藏在泥河中的龙船起出来,在沙海举行“扒龙船”活动,一河两岸人山人海,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场景好不热闹。

三华村建锁龙桥,一是源于大禹治水镇锁蛟龙的故事,希望能镇锁住蛟龙,不要兴风作浪,使这里风调雨顺;二是有风水师曾言这环抱村子的蜿蜒之水为龙气所在,设桥于此能锁住河水弯曲盘旋的龙气,保佑村子长盛久兴。

时移世易,岁月变迁。三华村昔日烟空白鹭的水乡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十里丹荔一江红的景象不可再见,做大戏放河灯扒龙船的盛况也成过去。正如水仙古庙碑记所说,“缅维先哲,赫著威声。文标鲠论,武典雄兵。其生也荣,其圣也灵。以享以祀,四境升平!”我们探寻三华村的水乡文化特色,是希望以此唤起大家的记忆,共同去追寻理想的精神家园。

编辑:小狼

猜你喜欢

看看赤坭锦山村的一等“豪宅”

石湖塘唇外嫁女回娘家敬老,场面让你震撼

风雨长岗墟,演绎了多少沧桑故事

日寇血洗华岭村事件与“七剑十三孔”传奇

敢与日军头目土肥原叫板的花都人

茶凝芬芳味,塘聚和气财,茶塘村外嫁女回娘家敬老来了

洪秀全、骆秉章,两位战场上厮杀的花县老乡

你知道邝维煜纪念中学的由来吗?主要与她有关

这个村原名叫田螺湖,相传很久以前,塘里有个大田螺,后来.....

你是本土花都人,你要了解祖先

你是新花都人,要了解花都历史

弘扬本土文化,欢迎转发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xw/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