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死人啦啦啦啦啦

本周就是小暑的开始啦暑,意为炎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出汗多,消耗大

再加之劳累

你就往往很容易感受

“暑邪”

在中医学里

暑邪是“六邪”之一

说白了就是在夏季

容易被侵袭的致病邪气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中“暑邪”

它有这三个特点:

暑性炎热,让人感热多汗。

暑气升散,容易扰乱心神,耗伤津液。

暑多挟湿,夏季气候炎热,会蒸腾地面湿气,雨水时更容易伴随湿邪一起侵袭人体。

得了暑邪,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

下一步你就会进入到

“伤暑”

又称“感暑”,伤於暑邪

表现为:多汗身热,心烦口渴、气粗

四肢疲乏、小便赤涩等证候,但未发烧

“伤暑”的进一步恶化

就会发展到终极的大BOSS

大家最熟悉的夏日常见病

中暑

中暑,比伤暑更严重的反应

已成为一个病种

按照发热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楚惠老师建议预防伤暑

要“清补结合”

适度凉茶+循经保健扶阳法

首先,要预防伤暑

就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

如果不慎感染轻微伤暑后

我们南方人最爱的广东凉茶

就可以放大招了!

比如,活用广东凉茶中的

五花茶,其实只是一个统称

翻阅中国药典及传统中药典籍

其实并没有五花茶的组方

但如果你有细心留意

就会发现

大部份凉茶店或五花茶汤包都会根据

“清热、解毒、消暑去湿、利小便

凉血、预防夏季风热感冒”

目的来配伍

最常用的花种为

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和鸡蛋花五种

个别方剂根据饮用者的体质而略作修改

图片来源:《中餐厅》

如将某些花替代成

水翁花、玫瑰花、款冬花、辛夷花或合欢花等

所以我们在饮用“五花茶”时

要看清楚成份里面具体由哪些花组成

要因体质来配伍适宜对证的花种

预防伤暑大法一

-清-

要配伍适合自己的“五花茶”方

就要了解常用花种的性味归经与功效

金银花配伍入药,可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菊花配伍入药,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槐花配伍入药,可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木棉花配伍入药,可用于用于泄泻,痢疾,痔疮出血。鸡蛋花配伍入药,可用于预防中暑,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水翁花配伍入药,可用于清热解毒,祛暑生津,消滞利湿玫瑰花配伍入药,可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款冬花配伍入药,可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辛夷花配伍入药,可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合欢花配伍入药,可用于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根据自己身体状况

配伍适合的花种,掌握好每种花的份量

若您配伍的五花茶带有明显的偏性

则点到即止,不宜经常性饮用

预防伤暑大法二

-补-

这个周末,就开始进入“三伏天”了

也是一年中暑邪横行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指“伏邪”

即是开头提到的中医“六邪”

中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年三伏贴时间表

初伏: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年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年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天”为什么最容易生病

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的三伏天

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当湿热达到高峰

人体的血管扩张以释放感内的炎热

但一旦遇凉,寒邪也会同时趁机入侵

而抗击因伏天入侵的暑邪及寒邪

最根本的还是要帮补体内阳气

这就要从运行气血的经络着手

经络要常通,阳气才能补足

判断哪里不通的办法

就是最经典那句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当你感觉某个部位酸与麻

则表明这个部位气血开始不足

也属于即将不通的高危状态

面对这些问题,除了针灸

其实还有一些便于操作的日常补阳妙招

楚惠老师

用中医最常用的外治手法

“中药敷贴”

教你一些常用的补阳要穴

补阳重要组穴

神阙+气海+关元

神阙穴

定位

在脐中部,脐中央

穴位作用

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气海穴

定位

脐中下1.5寸

穴位作用

培补元气,益肾固精

补益回阳,延年益寿

关元穴

定位

脐中下3寸

穴位作用

培补元气,益肾固精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与气海之间合为“下丹田”部位

手指同身寸法

常在以上三穴之间补充阳气,可有助驱赶寒湿,缓解经痛,培助胎元,调理下焦,包括肠胃、男女生殖系统之积病。

常用补旧之法,可以艾灸、各种扶阳设备的温照,以及最简单的中药敷贴。

补阳中药敷贴常用组方

红花、杜仲、川芎、防已、干姜、肉桂、三七、三菱等活血通络,培补阳气的中药组成,从肚脐到丹田部位,日常敷贴,可起到温和补阳作用,如寒湿特别严重的人士,也可在常开空调的夜晚敷贴,以达到持续补阳的效果。

最后希望这些实用的防暑小贴士

能够伴你迎接最难熬的“三伏天”

为你倍添清凉和舒适!

以上文字素材由楚惠老师提供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可立即联系删除









































白癜风治疗方法
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xw/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