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纯手工制作的牛乳,是一代又一代顺德人的美味传承。但现在,基本只剩下老一辈顺德人在做。又累又苦,还赚不了大钱,成了年轻一代顺德人拒绝传承这门手艺的理由。

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牛乳传承人周惠贞,今年34岁,6岁便开始跟着妈妈做牛乳。大学读舞蹈教育专业的阿贞,现在常常不施粉黛,有着一双在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布满老茧的双手,她是牛乳制作行业里,鲜有的年轻血液。

今年34岁的周惠贞,筹备着自己的牛乳店,试着用另一种方式,将牛乳传承下去。

“出去约会前都要洗澡冲掉身上的奶膻味,甚至要喷上香水,怕别人瞧不起我家。”

顺德牛乳,被称为是“东方芝士”,一直是顺德人引以为傲的特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原来的养牛场逐渐被水泥森林取代,水牛奶的产量越来越少。而且牛乳薄如绵纸,必须用手工制作,才有正宗的风味。

说起牛乳,金榜村自是最出名的,但由于利润微薄,已经很少作坊坚持传承这份手艺,而周大娘牛乳就是这其中的一家。周家做牛乳,事实上也默默坚持了几十年,做到阿贞这一代,已是第四代。

阿贞是四姊弟里的大姐姐,6岁就开始帮家里做牛乳,“两个妹妹也会做,但是手脚很慢”,阿贞笑着告诉记者。

阿贞自小在“牛乳堆”里长大,家里一直都在做牛乳,从曾祖母、外婆、妈妈再到她这已经是第四代了,可算是上百年了。“我妈妈是大良白石村人,那里可以说是双皮奶的发源地。妈妈带着手艺嫁给爸爸,就把牛乳和双皮奶的手艺带来了旧寨村,”阿贞把童年的记忆娓娓道来。

“父亲以前是养水牛的,小时候放学回家,我们兄弟姐妹都会一起帮忙放牛,我还记得父亲会用水翁仔的果实煲凉茶给水牛喝,”阿贞指了指庭院里栽种的三棵树,“这三棵水翁仔多大,我就有多大,所以我的童年是和水牛一起长大的。”

牛乳店将几颗老树保留下来,东借西凑将旧牛棚改造成如此雅致的牛乳店,也让阿贞家里人觉得不可思议。

每天在水牛中生活,周家孩子自然而然学会了做牛乳。“我6岁就开始帮着母亲做牛乳,从小到大每天都对着这些奶制品,连身上都有一股膻味,出去约会之前都要洗澡冲掉这股味道,甚至要喷上香水,就怕别人看不起我家,”阿贞说。对于年少时的阿贞来说,这味道,别人不一定会喜欢,自己也没想过要接手家里这门手艺。

周爸爸正在放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牛乳

提前3个小时熬制盐水。将牛奶和醋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用小茶杯舀小半杯白醋,再用小勺舀入一勺牛奶,很快这两样东西就起化学反应,这时将开始凝结成团的牛奶倒入用黄皮木做的模中,用手指将其抹平,手掌迅速紧握模具,将牛奶里的醋压挤出来,最后轻轻掀出牛奶片,抛进盐水中,一片甘香的牛乳,就是这样用双手一片一片地做出来。

的确,一片牛乳价格低廉,年轻人怎会愿意去做这低廉而繁重的手工活。从改革开放初期热闹的养牛街,到现今存活不多的小作坊,很多人说,顺德特产“牛乳”可能突然有一天,就没有了。

“他们都劝我不要做,觉得我这个想法简直是疯了。”

下午两点,阿贞在正在筹备的“周大娘牛乳”店里忙前忙后,不时有朋友街坊进来捧场。头发扎起,一套黑色的休闲运动服,脸上不施粉黛,额间微微一层的汗珠,面色红润。有街坊跟阿贞打招呼,她亦爽朗地回应,更让他们自己下单,然后便又跑回厨房端出甜品招呼客人。

阿贞在大学里读的是舞蹈教育专业,毕业出来本可以美美地当一名舞蹈老师,可为什么重新卖起了牛乳呢?“可能是我脾气太差了,不适合做打工仔,”玩笑话的背后,藏着的是一份对母亲的心疼。

这几十年来,周妈妈起早贪黑,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做牛乳,为的是能一早供货给顺德知名甜品店,周妈妈很希望阿贞能接手。“说了我几年了,我都拒绝了,因为当时真的看不到这一行的前景。后来看着他们那么坚持,我也不想妈妈那么辛苦,所以就开始试着做了”。

几年前,阿贞镜头里的周妈妈正在做牛乳。

于是,在而立之年,这位80后开始干起了有着多年历史的行当。但是,不是像老一辈一样,能卖一瓶是一瓶,阿贞决定做牛乳,更重要的是想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欢姐伦教糕已经发展成一个知名品牌,所以我也在想牛乳能不能模仿一下他们的发展路径。大家都是顺德特产嘛,借鉴的地方还是有的。”

正在做牛乳的周惠贞。

01年,阿贞和丈夫成立了一家食品公司,筹划着把自家牛乳搞出点名堂,“万事开头难”,做牛乳生意,更是难上加难。“作为顺德特产,牛乳并不像双皮奶、虫崩虫少那样出名,它一直附属在别的产品上,单做牛乳生意那是做不起来的,因为根本没有人理你,”阿贞苦笑道。后来,她想到把牛乳挂靠在一些特产店和知名甜品店售卖,于是偶尔会接到一些“识食之人”的电话,“记得有一次,一个70多岁的香港阿婆在特产店买到了我们的牛乳,吃过后念念不忘,特地让在广州的亲戚过来买了几瓶带去香港,”这一点一滴的感动,也是阿贞坚持到现在的理由。

其实,成立食品公司,对于阿贞来说只是一个铺垫,她更想做的是开一家甜品店,一家能宣传到牛乳的甜品店。“我一直有这个想法,但是家人一直在反对,他们觉得给别人供货就好了,开一家辛苦又赚不了钱,弟弟还说觉得姐姐、姐夫简直是疯了,”阿贞笑着说,幸好丈夫一直支持着她的想法。

春节前,阿贞捐赠了一些牛乳给慈善机构义卖。

“我跟我爸说,过得了我的嘴,我就让你卖。”

年,阿贞开始筹备自己的甜品店,在这期间,她不仅要说服家人,改变他们的思想,还要筹集资金,几乎投进了全部心血,“好不容易说服了家人支持我,资金周转又出现了问题,断断续续搞了一年,”虽然阿贞没有详述这其中的细节,但是看到她跑进跑出的身影和布满老茧的双手,她这一路走来一定不容易。

牛乳店内部,处处透着小清新的气息。

现在的周大娘牛乳店已经有了雏形。将自家过去的牛棚拆掉,建成一间带院落的小房子,由砖瓦搭建的主题配合落地窗设计,宽敞明亮而又不失古韵,不同于一般的甜品给人一种“吃完就走”的感觉,周大娘牛乳店总让人想仔细端详,细细品味。

牛乳店内的石磨,既是摆设,也是用来磨芝麻等的工具。

院落里还有牛乳的宣传画,是阿贞专门邀请顺德本土画家刘发良老师绘画的。是的,她不是想做一个简单的甜品店,她是真的想让牛乳这个顺德特产,能传承下去。

阿贞(左二)和刘发良老师(左三)

出品自然是牛乳店的重中之重。除了自家制的传统牛乳,还配合有双皮奶、手磨芝麻糊、清润葛水、绿豆沙、水牛奶等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家的水牛奶糊。“水牛奶糊,也叫凤凰奶,我妈妈小时候,外公就给她做了。后来我妈也做给我吃~“阿贞说,做牛乳一定要用新鲜的水牛奶,将牛奶和鸡蛋煮一起,就成了美味的水牛奶糊。

香滑味浓的牛奶糊。

其实不仅是水牛奶糊,其他的甜品都保持了传统的做法,像手磨芝麻糊,慢火翻炒黑芝麻,再用石磨磨,还要擂碎,经过多个步骤后加入磨碎的米煮,这一碗细腻香浓的芝麻糊,才是人们口中“以前的味道”。

用自家种植的萝卜、粉葛熬的葛水,清甜好味。

又比如绿豆沙,“很多朋友吃过以后都会问绿豆沙是怎么煲的,其实就是绿豆加臭草一起煲就可以了,我们没有什么秘方,”绿豆沙清热消暑,是夏日良品,很多家庭都会煲,但却忽略了两点,“一个就是要加臭草,一个就是要连壳一起煲,”阿贞说。

手磨芝麻糊和绿豆沙。

值得一提的是,店里的砵仔糕一开始并不是自家做的,阿贞的父亲觉得外面拿货不好,想要自己研究着做。“一开始我是不同意的,出去拿货多方便啊,而且人家确实是做得好啊。”

但是周爸爸硬是自己研究了十来二十天,于是阿贞也连续吃了好多天的说砵仔糕,“我开玩笑跟他说,‘做得好难吃,你别做了’,但是他很坚持,所以我说‘要是过得了我的嘴,我就让你放到店里卖’。”结果,周爸爸真的自己研究做出好吃的砵仔糕。

各式砵仔糕。

阳光下的砵仔糕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慢慢地,周家人从一开始反对,到现在主动承担起店里的工作,阿贞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周大娘牛乳店目前还在筹备当中,阿贞偶尔会请街坊邻里和朋友试味,就在我们和阿贞聊天的时候,会有不少邻里探头进来,“我们在这里买了很多年牛乳了,别家的好不好吃我不知道,反正一直吃的都是他们家的。”

阿贞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她还考虑牵一头小牛放在庭院的亲子区里,让00后、90后都看看我们吃着的水牛奶是怎么来的。确实,顺德牛乳需要更多的年轻一代来守护,传承。

文丨sasa

图丨黄怡然(除署名外)

编辑丨陈小腻

本文由珠江商报丨德食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19年累计捐款超过7亿元!教育、扶贫、赈灾……为碧桂园及杨国强父女点赞!客人自带名贵酒水,陈村这3名服务员竟然“偷龙转凤”然后转手卖掉!“观音开库”行善两不误!下周二容桂“观音开库”将在白莲公园拉开帷幕顺德一男子凌晨心脏破裂,命悬一线!寒夜里医生紧急抢救,三个小时后……油菜花开的季节!顺德及周边10大赏油菜花圣地,踏春约起!

内容转载自

德食了解更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xw/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