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都是正常的你的心情会轻松一些当我们从师范大学意气风发走进中小学校园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们将面对怎样的一地鸡毛。我们想象着自己是怎样美好地站在讲台前,想象着我们的学生们是怎样用晶亮亮的眼睛看着我们。没有人告诉我们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复抓,抓反复”,没有人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怎样艰难的拉锯战,有时候直到学生毕业,还是颗粒无收。走上岗位后,没有人告诉我们让我们非常苦恼的如此种种,其实老教师也同样面临着,只是工作的时间长了,见惯不惯,习以为常了,才保持了从容的面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比较容易产生这样的误会。美好的理想遭遇了骨感的现实后才慢慢清醒过来。很多新教师在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虽然心里觉得底气不足,有点忐忑不安,但更多的是一腔热忱。一定要和学生好好说话,一定要和学生做朋友,一定对后进生充满耐心……这些“一定”让新教师在上岗三天后败下阵来。想和学生好好说话的,结果发现好好说话没人听,不怒吼一声搞不定;想和学生做朋友的,结果发现纪律卫生一团糟,不板着脸做仇人不行;想对后进生有耐心,结果发现耐心再好也经不起一次次地挑战你底线……浮云散去,真相毕露。落差太大,难以接受。其实教育从来都是那么艰难。这是一项人类灵魂的工程,怎么可能那么轻松快意?你苦口婆心,他两只耳朵这边进那边就出了;你各种招数,他面无表情就是不高兴来理你;你快被逼疯,他无动于衷只觉得自己被针对……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过心碎的时候。很多老教师开学第一天站在教室里目光炯炯一扫描,就知道谁谁谁可能是那个要每天拉锯战到毕业的“魔王”了。做好最坏的打算,去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是每一个菜鸟老师需要端正的心态。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开始,也不是一个结果。它就是一个漫长的如履薄冰的过程。爬山涉水,无限风光在险峰。也许有一天你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你很快就会知道教育不是翻过一座山,而是乌蒙磅礴五岭逶迤;也不是浅滩戏水,而是一浪接一浪。年轻的你,要放下心中对教育的误会,真正开始脚踏实地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要经得起辛苦耕耘却有可能颗粒无收的失落,要像农民一般背灼炎天光地精耕细作,才能感受到身心疲惫后收获时的酣畅淋漓。2你要记住:每一个花光明艳的瞬间都浸透了奋斗的血汗“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同样适用于教育。当一个长者云淡风轻地对你描述过往经历的种种山河坑洼,你应该要想到他也曾经和你一样痛苦。跑过马拉松42.公里的人告诉我,在跑到30-35公里的时候,是人体极限,感觉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胸口闷痛,呼吸困难,腿脚沉重,每一步都极其艰难。而这个时候最需要人的意志力,加深呼吸,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同时用力摆臂,这样就能获得“第二次呼吸”,进入平稳舒服的状态,越跑越轻快。极点现象持续的时间是极短的,但是在那一段时间里,是度秒如年的。没有跑过马拉松,但只要跑过米或者米的,在六七百米的时候同样会有那样的感受。一个从来没有跑过长跑的人,也许在一两百米的时候就会有崩溃的状态,而且持续时间还会很长,退而却步者也会出现。做老师同样如此。年轻教师没有经历过教育中的各种状况(做学生和做老师,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时常处在临近崩溃的状态中,也是非常正常的。3最想对年轻教师说:别慌张,笃定些,慢慢来在木艺界,流行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徒弟入门后,先干粗杂活儿,担水、扫地、拉锯、磨刨刃、锉锯,干上一年左右,师傅才叫跟着学推刨子、凿眼等下手活儿,以后逐步捉锛、抡斧、打线、开料。年轻教师同样如此。有时候听老教师一节课觉得好,原样照搬到自己班级里,却发现节奏完全不对,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为什么?因为老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绝非一时半刻可以附身的。有时候看老教师与学生交流三言两语春风化雨,同样的话学来用在自己学生身上,却是鲫鱼蹦跳惹了一身腥臊。为什么?因为老教师的气场以及他们对学生的脾性了解使他们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记得小时候看祖母踩缝纫机,一边和人聊天,一边手里移动布料,一边脚下踩得风生水起,脸上洋溢的恬淡笑意,让我觉得缝纫是一种多么潇洒的手艺。等自己鲜嘎嘎踩上缝纫机,差点把手指甲钉穿!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世间万事,无非就是熟能生巧而已。年轻教师有长长的三十多年,慢慢去学习,去研究教育的山河万象。4保持了一颗平静的教育心你就拥有了一颗充满好奇的心青春少年却长发如盖,是学歌星影星的耍酷装拽,还是对世界缺乏安全感,所以层层包裹自己?上课不停讲话插嘴,是刷存在感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gj/1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