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将普通的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

唐元稹《一至七言诗》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局部)

画面有5个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和尚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卷》(听琴图)

画中描绘5位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一女坐在盘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注视着琴音,作欲饮之态。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

唐作者不详《宫乐图》(会茗图)

画面描绘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12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

唐阎立本《斗茶图卷》   

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情景。画面上有6个平民,似乎三人为一组,各自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右边三人中两人正在仔细品饮,一赤脚者腰间带有专门为盛装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状,同时三人似乎都在注意听取对方的介绍,也准备发表斗茶高论。整个画面人物刻画逼真,再现了唐代某些产区已出现的斗茶情景。   画面上有树有石,环境幽雅。四学士坐榻上,有谈者、书者、操琴者,恣态各异,神态生动。周围侍者五人,有捧茶碗、酒杯的,捧琴的、抱物的。描绘了当时文人相会,以饮茶、喝酒、拂琴、书画为乐。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绘画充分表现了当时贵族们的夜生活重要内容──品茶听琴。画中几上茶壶、茶碗和茶点散放宾客面前,主人坐榻上,宾客有坐有站。左边有一妇人弹琴,宾客们一边饮茶一边听曲。

北宋赵佶《文会图》

  赵佶,即宋徽宗皇帝,年即位,在朝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上下品茶盛行。此画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豪华庭院中,设一巨榻,榻上有各种丰盛的菜肴、果品、杯盏等,九文士围坐其旁,神志各异,潇洒自如,或评论,或举杯,或凝坐,侍者们有的端捧杯盘,往来其间,有的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其场面气氛盛大热烈。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该画为工笔白描,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左前方一仆设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茶罗(筛茶)、茶盒(贮茶)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泡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一切显得十分安静整洁,专注有序。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传说此僧就是书圣“怀素”。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充分展示了贵族讲究品茶的生动场面,是宋代茶叶品饮的真实写照。

南宋刘松年《卢仝烹茶图》 

  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的烹茶情景,画面上松槐交错,环境清幽。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肩壶汲泉。

作品描绘了卢仝得好友朝廷谏议大夫孟荀送来的新茶,并当即烹尝的情景。卢仝是唐代诗人,以好饮茶誉世。这幅卢仝烹茶图,图中那头顶纱帽,身着长袍,仪表高雅悠闲席地而坐的当是卢仝。观其神态姿势,似在指点侍者如何烹茶,一侍者着红衣,手持纨扇,正蹲在地上给茶炉扇风,另一侍者旁立,其态甚恭,似送新茶来的差役。

辽作者不详《童嬉图》   

右边有4个人物,4人中间放茶碾一只,船形碾槽中有一锅轴。旁边有一黑皮朱里圆形漆盘,盘内置曲柄锯子、毛刷和绿色茶碾。盘的上方置茶炉,炉上坐一执壶。画中间桌上放些茶碗、贮茶瓶等物,画左侧有四童躲在柜后嬉乐探望。壁画反映了辽代的烹茶用具和方式,细致真实。

辽作者不详《妇人饮茶听曲图》

河北宣化下八里韩师训墓出土,壁画右侧一女人正端杯饮茶,桌上还有几盘茶点,左侧有人弹琴。

辽作者不详《将进茶图》

河北宣化下八里张世古墓出土,壁画中间一女人手捧茶托和茶盏,似准备奉茶至主人。桌上有大碗、茶碗和茶托,桌前炉火正旺正在煮水。

画题诗

“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元赵孟頫《斗茶图》      

画面上4茶贩在树荫下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者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 

图中描述了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意。画中卢仝坐蕉林修篁下,手执团扇,目视茶炉,正聚精会神候火煮汤,图下一长须仆捡壶而行,似是汲泉去,左边一赤脚婢,双手捧果盘

而来。画面描绘了煮泉品茗的情景。

清董诰《復竹炉煮茶图》   

明代王绂曾作《竹炉煮茶图》遭毁后,董诰在乾隆庚子(年)仲春,奉乾隆皇帝之命,复绘一幅,因此称“復竹炉煮茶图”。画面有茅屋数间,屋前几上置有竹炉和水翁。远处有水翠竹林前作一围屏,画屏一作花鸟,一作山水,右二人坐湘妃竹椅。正全神贯注于鉴赏桌上所陈之古画册页,右前一童负挂轴来,中立者正捧古玩,左童则方启盒,陈瓷器于另一高士前。四周罗列觚、爵、簋、卣、罍等铜器,惜器稍大,古器物形状明人仅从图录中得知,方有此误。二女供手侍之,秀丽端姘。屏后二童,一生炉烹茶,一于竹林空际石坪上,正置棋具,供对子手谈之用。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详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也很广泛,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还是茶在精神领域的延伸。弘扬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的水平。

茶馆名称:天鼎茶叶









































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愈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cf/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