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召类》中说:“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意思是说君子顺势而为做事,取得的功效就大。治病也是这样,顺势而为则效如桴鼓,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必须是君子的医生遇到君子的病人。

顺势而为,就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比如,顺水推舟,顺纹劈柴。在治病上做到这一点,医生先要有一双慧眼,能看清大势;其次病人要听从安排,及时响应,这样才能成就大功。

然而,在治病上往往是医生看清了问题,作出了安排,但患者却自以为是,怀疑医生的认识,不重视医生的叮嘱,不积极行动,甚至用谎言应付医生。这听起来像笑话,实际上在医疗中经常见到。人们读《扁鹊见蔡桓公》,总觉得自己绝不会像蔡桓公那样昏庸的可笑,一定会认真听扁鹊的话,实际上“人到事中迷”,只要生病了以后个个犯糊涂,不断需要医生苦口婆心,一遍一遍叮咛询问治疗用药的情况,但医生这样做,又把某些病人的毛病给惯出来了因为,有些天生福薄的人经不起人对他好。

这种病人一开始尚能貌似君子一样对医生有礼貌,认真听医生的话,但医生对他的病情关心问候上几回,病人就马上变得的对医生一点礼貌都没有了,病人的这种“逆势而为”既不是君子行为,也是造成医生普遍对病人很冷漠的重要原因。

所以,只有君子的医生遇到君子的病人,才能产生像《扁鹊救虢太子》那样的一段佳话;君子的医生遇到不是君子的病人,只能像《扁鹊见蔡桓公》中写的那样,扁鹊为逃命跑了,蔡桓公干瞪眼死了。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wenghuaa.com/swhcf/5496.html